发射药中要用除铜剂 除铜剂的锈蚀原因是复杂的,因腐蚀介质与环境不同而异,现有许多事例证明,除铜剂不但与不少酸,碱溶液接触时能腐蚀,例如它在未装入弹,药前的腐蚀是属于大气腐蚀,它有可能是**气氛腐蚀,也有可能是无机气氛腐蚀。 除铜剂在卷绕轮中,常看到腐蚀的是靠木轮接近部位,越靠近锈腐蚀越厉害,这是卷绕轮木质放出**气氛的结果。从实际存在的情况看出,靠近木轮的除铜剂腐蚀比其其外表由于无机气氛腐蚀要严重得多,可见**气氛腐蚀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。 除去膛内的积铜,必须由除铜剂来完成。除铜剂是一种低熔点合金,由铅、锡等熔合而成。发射时,除铜剂受气体的热作用,会变成蒸气状态,并和积铜生成共熔物,附在内膛表面。这种共熔物很*被高速的气体冲走,或是被下一发弹丸的弹带刮去,从而除掉了膛内的积铜。 除铜剂在弹,药内锈蚀的产生是**气氛腐蚀的结果,发射药在长期贮存中是不断挥发出腐蚀性气体的。这种腐蚀性气体的不断增加,便形成腐蚀性“微气候”,铅的逐渐被腐蚀是随着这种“微气候”的逐步增强而实现的,因此不少弹,药贮存年限越久,其锈蚀就越严重。当然与此同时,还和相对湿度、发射药量等因素有关。 除铜剂适用的ph范围 除铜剂适用于任何含铜废水的处理,其螯合基团能使铜离子、络合铜形成稳定不溶物而沉淀,从而去除废水中的铜。铜的去除效果显著, 使废水处理达标排放。该药剂在高效去除铜的同时,能使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减少;还有其处理效果优良、操作使用的简便,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。 使用时可将除铜剂直接投加到反应池,或先配成浓度为5~10%的溶液(配药时先加水再加药剂,同时不断地搅拌),再投加到反应池。 除铜剂适用的pH范围为8~14,使用量约为100~1000ppm(即0.1~1公斤/立方废水),根据废水种类及铜含量不同,其用量也有所差异,具体用量通过实验确定。 实验时取一定量废水,将pH调至8.0以上,加入适量(如:500ppm)除铜剂,搅拌反应10分钟,再加入一定量(如:500ppm)混凝剂(如:聚合氯化铝PAC等),加入少量聚丙烯酰胺PAM,絮凝沉淀后,过滤,取滤液(或静置10分钟后,取上清液),测定铜的含量。 通常,除铜剂是用包装牛皮纸袋封装。在贮运时要轻拿轻放,避免日晒雨淋。严禁与氧化剂、还原剂、酸性物质、活性金属粉末、易燃或可燃物等混合及存放。 除铜剂在电镀工艺中的使用 电镀工艺中会经常用到除铜剂。这项操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。工艺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镀层沉积速率、阴阳极的电流效率、金属离子溶解和沉积的平衡,还要考虑到pH值的稳定性。温度和电流密度范围的宽广性、以及出光速率、整平性能、光亮范围等多方面的综合而制定的。 在电镀工艺的镀液成分的检测与管理中,为了确保镀液的稳定,谨防异金属杂质带入镀液。亨凯建议铜上镀镍的产品,镀镍液必须定期用瓦楞形铁板,0.05A dm2左右的电流密度定期电解,否则就要加除铜剂,以保证小电流密度区的光亮。 另外,零件落入镀镍槽或酸铜镀槽中,要及时取出,防止造成杂质的积累。对于铜件和锌合金工件跌落,建议用窗纱做成比槽底略宽些的平面纱帘,四角用塑料管(棒)扎紧,下班时将四根塑料棒一拎,即将跌落的铜及锌合金零件取出,避免或减少镀镍液中铜、锌杂质的积累,从而减少镀液故障。